清镇兴邦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黔银监复【2013】10号)文件及中国人民银行清镇市支行(清银发【2013】28号)依法批准设立,由贵州银行作为主发起行、两个企业法人机构及十三个自然人出资组成的一级法人金融机构。2013年5月16日正式营业,注册资本4000万元。
完善公司治理 依法合规经营
清镇兴邦村镇银行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及2名监事履行监督职责;设董事长、行长、副行长、总会计师各一名;职工总人数6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职工总人数的90%以上。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实行扁平化管理。总行内设:综合行政部、财会科技部、风险管理部、市场部、安全保卫部五个管理部门及一个营业网点(总行营业部),辖内设四家分支机构。
延伸金融触角 完善金融体系
在银监各级管理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总行设立的基础上,面向乡镇(行政村)向下延伸开设了5个营业网点:即总行营业部、红枫支行、站街支行、东门桥支行、华丰支行,目前正拟筹建2个支行(云岭支行、卫城支行)及新建总行办公大楼。
强化内控理念 筑牢风险防线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提高全行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合规履职责任意识,着力培育合规文化;二是认真开展员工行为排查工作,深入了解重要岗位人员情况,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三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建立长效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培训制度;四是强化风险过程控制,做好风险预警提示,加强事中控制,加大风险管理部门的再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五是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促进单位长远发展;六是筑牢防范风险的“三道防线”,即各业务条线开展自查、交叉检查及风险管理部门样本抽查及再监督检查为主。“三道防线”构建了全方位的风险防范体系和再监督作用;七是狠抓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建立贷款“三查”制度并成立专门成立到、逾期贷款清收小组,遏制不良贷款的产生。
加强党团建设 发挥先锋作用
清镇兴邦村镇银行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8月,座落于百花社区云岭中路。党支部现有党员9名,占员工总人数的15%,其中:预备党员2名,正式党员7名,党支部设书记1名,组织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团支部现有团员24名,占员工总人数的39%,团支部设书记1名,组织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在百花社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创优,提高水平"的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2016年获得清镇市百花社区党总支提名为贵阳市组织部“优秀党支部”称号,并已通过现场验收。
创新服务理念 助力支农支小
以精准扶贫为统领,用足、用好扶贫再贷款信贷资金。以创新金融产品为主,突破“三农”小微融资难的瓶颈,形成“需求明、产品精、效果实”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推陈出新,研发推出“工薪贷”、“ 装修贷”、“农户贷款”、“商户联保贷款”、“POS流水贷”、“存单质押贷款”一系列贷款产品。2016年末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4340万元,增幅为18.48%。“三农”、“涉农”贷款均达到监管指标要求。新贷款产品的推出,解决了“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担保难、融资难困扰其发展的这一大难题;以高效、快捷的服务为宗旨,优化信贷结构,在留住优质存量客户上下功夫,秉承“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想客户所想,办客户所需,根据客户的资金管理需求,推出“兴得利”存款系列之“定活利”、“即得利”、“月月利”、“随心利”等特色储蓄存款产品。2016年末存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2375万元,增幅为47.35%。开户数较上年增加2481户,增幅40.21%。客户稳定增长,存款结构较合理,确保流动性稳定。
理清发展思路 践行发展理念
清镇兴邦村镇银行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金融服务工作思路,集中精力积极配合清镇政府“六大工程”(生态、创新、宜居、和谐、诚信、阳光)建设的顺利推进, 信贷投放向“六大工程”倾斜。一是坚持“生态”优先,信贷投放向“生态清镇”建设方面的项目倾斜;二是坚持创新兴行的理念,信贷投放向“创新清镇”建设方面的项目倾斜;三是信贷投放向“宜居清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项目倾斜;四是围绕着清镇狠抓“和谐清镇”的建设目标;五是信贷优惠政策上向“诚信清镇”建设方面倾斜;六是围绕清镇市狠抓“阳光清镇”建设目标,全面推行阳光信贷工程。
抓供给侧改革 优化信贷结构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清镇兴邦村镇银行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围绕贯彻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整合信贷资金支持清镇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开展;二是明确“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目标;三是丰富配套的金融服务产品;四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切实支持企业“去杠杆”工作;五是对贷款期限结构进行调整;六是合理控制企业杠杆率;七是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四公开”、“七不准”等政策措施,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八是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调整盈利模式。九是坚持“微利扶贫、联动扶贫、精准扶贫”三项原则;十是树立绿色信贷业务理念;十一是注重合作交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掌握政府相关配套政策和项目信息。